韶关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其他商务服务 > 灯光节花灯庙会策划制作发展完善
韶关
[切换城市]

灯光节花灯庙会策划制作发展完善

更新时间:2019-02-23 14:12:16 浏览次数:81次
区域: 韶关 > 南雄
灯光节花灯庙会策划制作发展、完善

庙会(灯光节花灯节) 文化是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活动,它是一种极其复杂、古老而又新鲜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既是宗教的,又是世俗的。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既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又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庙会(灯光节花灯节)的由来及其历史意义。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在南北朝时都各自站稳了脚根。而在唐宋时,则又都达到了自己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佛道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招徕群众。为此在其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 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这样,不仅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而且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

为了争取群众,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庙观的方式扩大影响。北魏时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动就是如此。所谓“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灯光节花灯节)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们还在寺、观中举办道场,定期进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动,坐等信徒俗众前往斋戒听讲,顶礼膜拜。

赶会是中国千年老少都喜欢的活动,小时候是穿着新衣服去赶十五会,小时候的春节有庙会,十五会等等,不管哪种会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因为在会上可以套圈,吃糖人,花字,买零食,买玩具枪,买花灯,买竹蜻蜓,买风筝,买地搂紧(小时候的一个玩具,现在很少见了)买陀螺、红蜡烛(做纸花灯用的正要工具)摔炮等等

长大后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近几年中国结合中国庙会赶会花灯会结合西方灯光秀设计了灯光秀艺术活动,灯光秀活动既有现代激光表演,也有中国传统的白天民俗艺术年货节,传统彩灯等等
长大后是开着车带着全家人去看灯光节灯光秀活动。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非凡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

每逢元宵节,全国家家户户都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严寒地区,还要制作晶莹剔透的冰灯。到了晚上,全家还要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韶关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2月23日
注册时间:2017年04月06日
UID:376554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实名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